今年6月的12天伊以冲突,可以说是给伊朗上了一堂血淋淋的“科技战公开课”。以色列用精确制导导弹“斩首”伊朗革命卫队将领时,全球定位系统(GPS)信号突然在德黑兰上空中断;民用导航软件把出租车司机导到几十公里外的沙漠,物流系统瘫痪导致医院药品断供;连伊朗核科学家的车队都因定位偏移,暴露在以色列无人机的视野里。 全球定位系统,这个被伊朗视为“基础设施基石”的系统,在以色列的精准打击下暴露出了致命的脆弱性。这显然让伊朗当局惊出了一身冷汗,冲突结束后,他们迅速开始寻找替代方案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中国的“北斗”导航系统,俨然成了他们的最终替代方案。 不久前,伊朗通信部副部长伊赫桑·奇察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语气里带着点无奈:“有时候,内部系统会干扰(GPS)系统,正是这个问题促使我们转向北斗等替代方案。”他说得含蓄,但明眼人都懂——所谓“内部干扰”,不过是美国在关键时候“拔了伊朗的定位插头”。
他还补充说,现在伊朗政府正在制定一项计划,要把交通、农业甚至互联网的“定位神经”,从美国的全面切换成中国的“北斗”系统。 说白了,伊朗这次是被以色列打疼了,才彻底醒过味儿来:把国家的“定位命脉”拴在美国人裤腰带上,和把家门钥匙交给仇家有什么区别? 一直以来,伊朗虽然敌视美国,但他们对美国导航系统的依赖,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,即便是在双方爆发小规模冲突期间,伊朗也没有想过要抛弃美国系统。 过去这些年,从撒农药,到网约车抢单,甚至军方的导弹制导系统,都偷偷用着美国导航系统的信号(毕竟自己的导航系统不够强)。可到了战时,美国只需要动点手脚,伊朗的军事行动就成了“无头苍蝇”。
这样的教训,也终于让伊朗明白:依赖美国,等于把自己的国防和民生绑在美国的战车上,以色列想什么时候踩刹车,就什么时候踩。 对于伊朗来说,抛弃美国导航系统,就意味着要寻找新的替代品,而选择中国“北斗”几乎是唯一靠谱的出路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目前,全球仅有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供选择:除了美国的之外,还有欧洲的伽利略、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“北斗”。伊朗可选择的选项,其实并不多。 先看欧洲的伽利略。这系统精度和北斗差不多,理论上是个好选择。可问题在于,欧盟和美国是什么关系?北约盟友、经济伙伴,甚至伽利略系统的部分技术都和美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真到了伊朗和美国翻脸的时候,欧洲人会不会学美国“断信号”?2022年俄乌冲突时,欧盟直接关了部分俄罗斯的伽利略服务,就是现成的例子。 伊朗要是用了伽利略,还是相当于把“定位安全”交给了美国,这和借着用美国的导航系统,又有什么区别呢?
再看俄罗斯的格洛纳斯。该导航系统是苏联时代的遗产,现在俄罗斯自己都在用,但精度实在拉胯——民用定位误差能到10米,军事级也只有5米左右(北斗民用误差2-5米,军事级更精准)。更尴尬的是股票配资开户平台,俄乌冲突里俄军自己都都不怎么用格洛纳斯,转而依赖美国或中国的导航系统。伊朗要是选了格洛纳斯,等于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更深的坑。 剩下的只有中国北斗。一方面,北斗是完全自主可控的系统,从卫星到地面站,全是中国自己的技术,美国根本插不进手。另一方面,北斗的精度够硬:民用信号定位精度全球优于5米股票配资开户平台,亚太地区优于3米;军事级信号更能达到分米级甚至厘米级,完全能满足伊朗军方的需求。更关键的是,中国在国际上一直强调“导航系统的和平利用”,不像美国把导航系统当“战略武器”使。同时,考虑到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中立立场和与伊朗的友好关系,“北斗”自然成为了伊朗最可信赖的选择。 从战略角度看,这标志着伊朗在摆脱美国技术霸权、寻求自主可控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。过去,伊朗对美国导航系统的依赖,让美国和以色列在情报收集和精准打击上占尽优势。 比如,通过导航系统数据,美国可以轻松获取伊朗军方高层的移动轨迹,甚至利用民用导航软件锁定目标位置。伊以冲突中伊朗高层的“精准被斩”,很可能与此有关。而一旦伊朗全面切换到北斗,美国将很难再通过导航系统信号干扰伊朗的定位系统,更别说利用导航数据锁定伊朗高层的行踪了。
这对于伊朗的国家安全来说,无疑是一次重大突破。未来即使伊朗与美以爆发更大规模的冲突,北斗的独立性和可靠性也能为伊朗提供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。 当然,伊朗的这一转型并非一蹴而就。从全球定位系统到北斗的切换,涉及到交通、农业、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升级,技术难度和成本都不小。伊朗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更新设备、培训技术人员,并确保北斗系统与现有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。然而,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,因为未来,随着北斗在伊朗的全面应用,美国和以色列再想通过导航系统“卡脖子”恐怕没那么容易了。对于伊朗来说,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胜利,更是一场战略的翻身仗。
广升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